全球芯片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2022世界半導體大會日前在南京落幕,因為防疫政策等因素,這場代表全球芯片半導體產業風向的峰會,線下場內人數相比往屆少了許多。
但另一面,由于美國《芯片和科技法案》、中國芯片產業增長放緩以及半導體股暴跌等各種內憂外患,業內人士認為國內芯片產業進入拐點,未來芯片的發展趨勢得到很多人的關注。
我國是最大芯片進口國
說到芯片,大家都不會陌生。例如手機里面就有芯片,日常大家使用手機刷視頻打游戲的時候,芯片就在后臺進行著大量的計算,最終將結果呈現在屏幕上。如果手機沒有了芯片,那么它就和一塊板磚差不多。
芯片的重要性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智能手機這一領域,在人工智能、服務器領域同樣重要。
我國是最大的芯片進口國,芯片作為當今人類最頂尖的科技技術的產物,制造一塊芯片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也都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而我國芯片研發起步較晚。制造芯片即使不談其中所涉及到的專利技術,僅僅只是一臺先進的EUV光刻機我國都還造不出來,并且由于西方國家技術封鎖,也很難從國外進口先進的光刻機,所以制造先進芯片在現階段還是很難做到的。
但作為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國,中國半導體市場逐漸增大。2013年至2021年,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8.9%增長到34.6%。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也成為最大的芯片進口國。
按照中國海關的數據,2021年進口集成電路6354.8億塊,價值432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9%,首次超過4000億美元,2021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占全球銷售的77.8%。
我國半導體產業過去十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2010年前后的投資萌芽,到2014年逐步升溫,再到2019年之后的快速繁榮。十年一個周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融資額已經登上萬億元臺階,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和地緣政治問題明顯,卡脖子問題也日益突出。
過去十年,中國芯片半導體剛好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當寒冬再次來臨,如何穿越周期,成為一個關鍵的命題。這也是此次世界半導體大會的與會專家所聚焦的問題。
芯片市場增長放緩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披露,2021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增速為18%,低于全球26.2%的增速。而今年上半年,受到上海疫情影響和消費類電子的大幅下滑,預估國內芯片產業增速將放緩至15%。
國內芯片產業增長也已經出現了放緩跡象。
實際上,盡管過去幾年,中國向半導體行業投資上千億美元,但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中國對全球半導體的依賴度仍超過90%,部分領域的芯片國產化率不足10%。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沒有出現半導體的全面國產替代的核心原因在于,純PPT企業獲得融資,缺乏經驗的公司卻能得到地方補貼,晶圓廠進行低水平重復建設、低端環節競爭無序、行業人才缺口較大等。
早有相關專業人士提醒,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教授胡吉亞直言,績效、政府的財政補助、撥款和稅費減免,對于芯片這種戰略性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并沒有推動作用。
如今,隨著芯片產業進入拐點,投資也進入了新的調整期。
云岫資本合伙人兼CTO趙占祥發現,今年上半年半導體投資的活躍度下降,尤其美元基金出現了下降,受到外力加持,一些美元基金甚至有撤離半導體的趨勢。
臨芯投資董事總經理顧萌認為,半導體正處在戰略性和周期性疊加的關鍵節點,呈現出“冰與火”的特征,戰略性是指半導體是電子信息工業的基石,正在被各國視為戰略產品,周期性則是產業本身的屬性。“資本必須辨析出哪些是火,哪些是冰。”顧萌說。
參加世界半導體大會的多名投資人表示,半導體本身就是一個大的周期性產業,過急過早的投資導致半導體領域出現很大泡沫,風險投資需要尊重行業規律,不能拔苗助長。
投資和市場雙雙下滑,半導體行業要如何破局?
長期堅持和抓新機遇并行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正處于非常有利的發展階段,所從事的是產業升級。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轉移,從低技術向高技術遷移,從低生產率向高生產率邁進,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移動。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現狀短期內不會改變,這也為發展半導體創造了重要條件。
要提升企業競爭力。分析22家在科創板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2021年年報可以看出,其平均毛利率大概47%,比起美國企業62%的毛利率,低了15個百分點。雖然國內企業平均研發投入達到了25.5%,比起美國半導體企業17%的研發投入,高了8.5個百分點,但是22家科創板上市的芯片企業,總研發投入額度只有10.8億美元,這個數字是非常小的。
因此,中國企業由于受到規模、規格、盈利能力的限制,實際上創新能力還是非常弱的,需要采取更多方式促進創新能力提升,強化細分市場。
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馬衛清表示,很多細分市場在中國已經非常成熟,發展速度非常快。相對傳統白色家電,白色家電智能化和變頻化使用模塊以及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軌道交通都是非常好的功率半導體增長點。他認為,汽車電子、工控市場都為功率半導體帶來新機會,未來汽車市場將會更加電子化、智能化、物聯化,從而大量使用IC和工業器件、模塊等功率半導體。
中國要著力鍛長板。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對中國來說是占有優勢的一個產業,也預示著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按照國際電聯的設想,國內目前還只是完成了eMBB(增強移動寬帶)的發展,通俗來講就是上網的網速可以高一點,僅此一點已經足以拉動VR/AR產業的發展,使其形成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空間。
而更重要的是5G發展中的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延時通信),這兩者目前還處在發展的過程中,所以第五代通訊的發展,目前還非常初步。mMTC和uRLLC的發展將有力推動工業的改造,比如自動駕駛、產業自動化,其中mMTC更是工業互聯網和智能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
中國也致力于發展新機遇。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珂指出,全球工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拉動處理器中半導體數量的增加和高價值芯片的迭代,持續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行業未來有六大發展趨勢,一是開放指令集與開源芯片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二是新興應用場景將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形成新發展格局產生巨大帶動效應;三是數字化工具將為全球半導體企業獲得更多競爭優勢;四是新材料和新架構的顛覆性技術將成為后摩爾時代半導體產業的主要選擇;五是整機廠商加速自研芯片進程;六是先進封裝技術將成各大廠商競爭焦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半導體產業發展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斷創新,才能有一個良好前景。(文章采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官方網站,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